鳳儀書院位於高雄市鳳山區中正路上,
鳳儀書院的名字源自『有鳳來儀』,
象徵文風鼎盛,文采輝煌之意。
鳳儀書院自103年11月1日正式開放參觀,
票價分為高雄市民及一般民眾,
高雄市民平日憑身分證免費入場,週六日及國定例假日則為39元;
一般民眾則分有全票66元、優待票39元、優惠票25元及免費入場。
鳳儀書院當時是由知縣吳性承發動捐款、捐地,
再由候選訓導歲貢生張廷欽於1814年在現今曹公國小所在地興建,
舉人盧德祥曾於1891年重修一次,
是目前全省保存清朝古書院中規模最大且最完整的一所,
更是考證清朝學制的活教材,鳳儀書院已被列為第3級古蹟。
【鳳山知縣曹謹蒞院群像】
清代鳳山知縣曹謹做了許多建設,最廣為人知的是修築「曹公圳」。
群像重現曹謹前往視導書院教學情形,
出巡鳳儀書院的隊伍,除師爺隨行,包括迴避牌、肅靜牌及開路大鑼,
迎接者則為負責書院營運的董事。
【鳳山牛墟市集群像】
牛是農業社會主要動力提供者,
牛墟群像描繪買賣牛隻、試牛力及摸齒情形,是官方的交易市場,
定期集市,設有墟長管理,買賣牛隻需立契約繳交手續費,並烙鐵在牛隻身上以表示合法買賣。
【武科練武群像】
清代科舉除文科外,還有武科。
武科童試分內外場,外場依序考馬箭、步箭及技勇(拉硬弓、舞刀及掇石),
外場合格再考內場。武科考生來源除民間武生外,綠營旗兵亦可應試,以吸引更多人才。
【講堂授課群像】
書院的運作包含兩部分,董事負責營運,山長負責教學。
學生來源也有兩種,一種為完成私塾教育,將參加童試的童生;
另一種為已通過童試,準備考鄉試的生員。
因此學生年紀差距很大,有初出茅廬的青少年、意氣風發的青年,也有一考再考的老童生。
翰林茶苑想必是買冰品的地方,這裡我們就沒進去了。
有考生的家長最喜歡的就是文昌君了。
來...來...來...
有拜有保庇。
這是以前的考場,有隔板,很有隠私也不怕你作弊。
這是放書本和文房四寶的器具,
現在看來有點大。
袖珍小抄,哈~ 都得用放大鏡看才能看清楚。
這裡提供有官服和官帽讓遊客拍照用,
怎麼覺得土豆拍起來像僵屍。哈~
學舍原為書院學生居住使用,為呈現鳳儀書院200年歷史變遷,
特將學舍規劃為四大歷史分期飲茶空間,
分別為清中葉「有鳳來儀」、清末年「西風東漸」、日治時期「國境之南」、戰後「寶島臺灣」,
提供遊客思古之幽情飲茶情趣。
牆上貼有鳳儀書院歷年來的舊門牌。
繞了一圈也拍了一堆,
適合“殺時間”及治療“照慾症”的地方,不錯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