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離熱鬧的西門町不遠之處,就是日治時期「西本願寺」的所在地。
這棟曾遭祝融埋没的和風建築,
10年前重新被發掘出,去年初才正式開放。
捷運西門站1號出口,往前直走,當你看到這片雕繪牆,就表示西本願寺~~~到囉!
西本願寺是日治時期的一座日式佛寺,
遭祝融後經整建保留大門右側的「輪番所」,中間的「參道」直通「本堂」大廟,本堂右側是「御廟所」,
大門左側是「鐘樓」及「樹心會館」。
「輪番所」於1924年落成,為總住持人宿舍,
建築本體主要由磚造基礎、木造樑柱、「雨淋板」外牆及日式「和小屋」屋架系統所組成。
由於外牆損壞嚴重,僅屋瓦保存尚好,以外觀修復為原則。
目前為八拾捌茶營業中。
原建於1922年的「鐘樓」,是廣場上最醒目的建築。
原大銅鐘在大戰後遺失,現為復刻版。
入口「參道」直達「本堂大廟」,參道完成於1934年,為山門通往本堂參拜的道路。
本堂於1931年落成,當年考量蟻害,因此台座採用鋼筋混凝土造,上方大殿為木造。
1975年的火災,僅存一層樓高的台座、階梯、部份欄杆及扶手等。
「御廟所」於1923年落成,為日本佛院建築特色之一,多設置於本堂左右。
御廟所原貌為木構造建築,屋頂原為重簷、「尖頂四坡水」式、入口為「唐門」樣式。
1975年與本堂同遭回祿,僅存磚造台基。
「樹心會館」於1923年落成, 因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生前曾賜『樹心佛地』匾額,
因此將其命名為「樹心會館」,主要作為教育及弘法場所。
整體配置為T字型,為「和、洋混風」建築,
入口「唐門」乃「和風」,磚結構及木屋架則為西洋風格,
修復方式採原貌復原。
全站熱搜